新闻动态
NEWS
集团新闻
光明日报:青少年近视该如何防治?眼视光专家瞿佳、吕帆教授这样说
2023/06/07
青少年近视高发,如何踩住“刹车”?
已成为全社会必须答好的一道题

      当下青少年近视的人越来越多,总体上呈现“小、高、深”特点——年龄越来越小,发病率越来越高,度数越来越深。
      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其中6岁儿童为14.3%,小学生为35.6%,初中生为71.1%,高中生为80.5%

图 | 《光明日报》6月3日7版关注近视防控


01用眼压力越来越大

      “与世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位居高位,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在眼视光学和视觉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瞿佳教授看来,导致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
      一是学生学习压力大导致用眼强度较大;
      二是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够,日照不足,易引起近视发生发展;
      三是电子产品使用过度;

      四是部分家长对孩子视力矫正和控制不够重视,尤其对高度近视的危害认识不足。


      “近视的危害很多,如果不加以控制,白内障、青光眼等众多并发症发病率就会增高,尤其是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后易导致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严重时还会导致失明。”瞿佳特别提醒,“近视激光手术通过切削角膜将近视度数降低或消除,但近视所造成的眼底视网膜以及玻璃体的改变或者病变风险依然存在,高度近视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病变风险并不会因此减少。”

      不少老师和家长反馈,“双减”之后,许多中小学开展了托管服务,但在这段被延长的在校时间里,学生们大多也是在做作业,或者由不同学科的老师现场辅导。
      “相当于学生在教室里待得更久了。原本下午5点放学,现在变成了5点40,6点20又开始晚自习,吃晚饭的时间都很紧张。”重庆某中学初三年级语文教师彭女士告诉记者,“现在课外班虽然少了,但学生的在校时间反而变长了,用眼压力其实是加大了。”

02健康用眼,这些习惯不能少

      “航空班首先要视力好,这是对飞行员的基本要求,我们班49个同学,目前只有1个近视的。”邵启耘是河南省实验中学航空15班的学生。为了顺利通过招飞体检,他对视力保护极其看重。
      “上午大课间绕操场跑3圈,下午大课间做阳光亮眼操,晚自习课间还要做反转拍练习。我们每周还有一次专门的体能训练。班主任转班时也经常提醒我们坐直一点,别离课桌太近。”邵启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会有2至3次的系统眼部检查。
      “前不久,83名航空班毕业生参加了高考前的招飞体检,绝大多数顺利通过。”河南省实验中学航空班年级长黄颖告诉记者,飞行员的体检全面且严格,但学生因近视问题导致不能通过的情况非常少。

      如何在忙碌的学业中兼顾学生的用眼健康?航空班的做法可以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①想方设法凑足2小时户外运动时间  


       “学校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形式,组织更多的体育赛事、艺术活动、科技活动、特色社团活动等,不要因为安全等原因把学生‘圈’在教室内。”瞿佳认为,体育课也应该按照课程标准达到规定的活动强度,为学生培养起1至2项体育技能,帮助他们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②定期检查视力,严防高度近视


      “孩子的视力发育是一个从远视过渡到正视,再到近视的过程。预防近视的关键是家长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远视储备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尤其是上小学后,孩子远视储备消耗速度会加快,因此,从孩子3岁起,家长就要带他们去医院建立屈光发育档案,定期检查视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博士生导师张丰菊说。
      “通过视力检查,如发现调节性近视(俗称假性近视),通过散瞳验光即可消除;如发现是早期近视,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用眼行为监测,防止近视快速增长导致高度近视或病理性损害。”张丰菊特别提醒,还应当注意孩子的屈光状态,尤其是9岁以下的孩子,要注意是否存在弱视的可能。

     ③改善学习照明条件,养成健康用眼习惯

      近年来,许多学校逐步改善了教室的照明条件,防蓝光、防眩光、防频闪的LED灯解决了传统荧光灯阴雨天光照不足、电压不稳时闪烁不定的问题,从黑板到课桌的光照度和光线均匀度有了很大改善。



      不同于硬件改善的一次性投入,用眼习惯的培养需要久久为功。张丰菊说,老师和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科学的用眼习惯,这样能最大限度起到保护视力的作用。“

      首先是读写姿势,大家都知道要保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其次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20分钟用眼后,远眺5米以外20秒以上;再次是读写环境的选择,避免在阳光直射、昏暗、晃动的环境中看书。此外,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03防控无神器,打好“组合拳”


      家里有个“小眼镜”,父母常是一肚子苦水。
      随着近视防控领域理论与技术的进步,众多新技术新产品争相面世。面临更多选择的同时,高昂的价格、“薛定谔”的疗效、充斥网络的海量资讯都让家长感到迷茫。




      “近视防控的手段有光学,有药物,还有行为干预。药物手段承载了家长主要期待,可惜滴一滴就能治愈近视的神奇药水至今还不存在。”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组长、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吕帆教授说,“低浓度的阿托品是目前防控近视唯一被证明有效的药物,其有效性跟单光眼镜相比在28%到60%之间,这个数字跨度很大,可见因人而异。”
      一个孩子适不适合使用低浓度阿托品,需要专业医生根据其自身特点及家长的监护能力作出决定。吕帆说:“在使用低浓度阿托品用于近视防控的共识研究中,年龄是最受关注的问题。我们在专家共识里提出,4岁以上的儿童才可以使用,由于小龄儿童的感知能力不够强,用药时需要家长加强监控,医生也要增加随访频率。”

      除了药物干预,可以晚上戴、白天摘的角膜塑形镜(俗称OK镜)与外观平平无奇却可以起到控制近视发展的离焦镜是光学手段中的两个“重量级选手”。角膜塑形镜不妨碍运动、不影响美观,离焦镜则佩戴方便,但二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争议颇多。

“角膜塑形镜并非直接接触和摩擦角膜,而是借助眼睑对角膜的压力,利用泪液层产生的流体力学来帮助角膜塑形。”在山西省医师协会视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贾丁看来,安全性是相对的,只有合理规范地使用,才能确保角膜塑形镜安全有效地发挥作用。“所谓合理规范,就是要到正规的诊疗机构去验配,使用时注意卫生,做好镜片的清洁护理,并严格做到定期复诊,有特殊情况随时就诊。”


      “并非所有的离焦镜片都有很好的近视防控效果。目前在临床上发现微透镜设计的离焦镜片控制效果比较好。临床上影响离焦镜佩戴效果的关键因素是佩戴时长,只有全天戴才能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委员张晓晓表示,从现有数据来看,离焦镜片和角膜塑形镜的控制效果非常接近,一般来说,8岁以上的小朋友才能佩戴角膜塑形镜,其镜片对小朋友的卫生习惯要求更高。


      “尽管临床有许多近视矫正控制手段,但这些手段都有各自的适应证、潜在副作用或局限性,并且会形成持续的投入负担。”浙江大学附属二院眼科中心视光中心主任倪海龙说,“对于控制近视而言,没有单一神器和神药,要在用眼习惯、光学手段、药物之间作个性化评估,打好组合拳。"


来源:光明日报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