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NEWS
集团新闻
「走对路,进错门」,瞿佳带领中国眼视光行业走向新高度
2022/08/31
编者按:我国眼视光学的开拓者缪天荣教授于1989年制定对数视力表行业标准,到今天近视防控成为国家战略层面重要工作,两代眼视光人推动中国眼视光行业的高速发展近30年。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眼健康频道将通过系列人物专访,打造“眼视光行业发展30年回顾”专题,展现眼视光医生的成长和行业贡献,推动眼视光行业的人才培养和社会关注。

采访专家:瞿佳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学部主任

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集团总院长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是瞿佳的父亲在他1978年考上大学建议他学医时告诉他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让他在学医路上不断拓取,为成为一名大医生精进医技。


「你会不会骑自行车? 来我们医学院以走读生的身份报到吧!」

      瞿佳在1977年知道高考恢复的消息时,已经比别人晚了许多,等到临考前一周,领导才同意他从温州农村工作队回城参加高考。这时距离考试只有几天时间了,几乎还未拿起书本,瞿佳就走进了高考考场。
      当看到上交的答题卡上有很多处空白后,走出考场的瞿佳不抱任何希望地返回了乡下。
      不过,成绩下来后,反而惊喜不断,瞿佳的笔试分数已经高出了录取线,他接到了复试通知。
      原以为接下来也能顺利去上梦想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没想到,一波三折,瞿佳的第一志愿北京大学、第二志愿清华大学和第三志愿云南大学的落选,给他泼了一盆盆的冷水。
      事后,瞿佳被告知他的成绩相比于录取线只差一点,这善意的提醒鼓舞了瞿佳来年再战的信心。
      在那个年代,第一年高考没考上很正常,瞿佳原本就此开始着手准备复读了,一通温州医学院的扩招电话打断了瞿佳的名校梦。



      电话那边简单地介绍了温州医学院的情况,紧接着问他:“你会不会骑自行车?”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电话那边说:“来我们医学院以走读生的身份报到吧!”。
      挂断电话的瞿佳并不想去这个自己一点都不熟悉的学校读自己完全陌生的医学领域,但曾经是大学法律系的父母告诉他“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人要做一些有用的事情”“做医生救死扶伤、为病人就出病痛,很好、很实用”,就是在亲戚朋友的鼓励下,瞿佳迈入了医学的大门。


1982年大学毕业照,瞿佳(后排左三)所在的小组合影,后排左四为瞿佳的同窗——宫颈癌疫苗发明人周健。专家供图


      “我们作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大学生,那时候读书真的可以称得上‘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瞿佳教授回忆:“温州医学院(现温州医科大学)的宿舍10点关灯,同学们不是拿着手电筒就是点着蜡烛看书,在食堂吃饭的时候也都在背单词。我们那个时候想的就是要把损失的时间夺回来。”

      至今,令瞿佳印象深刻的一句话就是“走在新长征的路上”——坚定信念、奋斗不息、灵活机智、顽强拼搏的精神、不畏艰险、艰苦奋斗、勇往直前、无坚不催。



「学医的路是走对了,但是你是高度远视眼, 进入眼科学习会非常辛苦!」


      完成了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学习,瞿佳也逐渐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准备继续深造。“我想,如果我在温州,那就一定要考个最好的老师,考个最好的学科。”瞿佳打听了一圈温州医学院哪个学科最好、哪个教授最有名,很多人都说是眼科的缪天荣教授,于是,瞿佳就报名了缪天荣教授的研究生。
      缪天荣(1914-2005),是我国眼视光学的开拓者,对眼科光学器械、眼科检查法、视觉光学等研究较深。1959年研制出的对数视力表,达到国际水平,当你参加招生、招聘等体检时,你就在使用缪天荣先生设计的对数视力表,当眼科医生告诉你视力是5.0或4.8时,依据的就是缪天荣先生的“五分记录法”。
      1973年,缪天荣教授指导研制成功900型裂隙灯显微镜;1976年,他在温州医学院创办了当时全国首个眼科光学研究室,并于1978年招收了首批5名该专业研究生,到1983年,由他直接指导毕业的研究生在15名左右,其中包括美国新英格兰视光学院教授王光霁、温州医学院院长瞿佳等多位国内外眼视光学权威专家。
      但是,缪天荣教授见到瞿佳第一眼时并不是那么看好他。缪教授告诉瞿佳“你的路走对了,但是门走错了”。也就是说,学医的路走对了,但是,瞿佳是一名高度远视眼,不太适合这门需要高度精细技术的眼科,如果进入眼科学习、科研、手术,会非常辛苦。




缪天荣教授(左二)与王光霁教授(左四)和瞿佳教授(右一)等在研究眼底照相机。专家供图


      “但是,缪教授接着又告诉我,要把自己的长处用起来,眼科也有很多专业,只要你肯努力,术业有专攻,比如专攻屈光、光学仪器、光学理论等等也可以大有作为。”瞿佳说,“缪教授的这些话对我来说是极大的鼓励,虽然我是走对路走错门,但是他还是给我指明的一条方向。”
也正是缪天荣教授的这席话给了瞿佳在如何当好一个老师方面很大的启发,“后来,我自己当了老师,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找我,我都会给人家信心。我当老师遵循的原则就是因材施教,我会告诉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让他们对未来要走的路充满希望。”
      从1982年开始,瞿佳教授正式成为了缪天荣教授的弟子,亲身感受到了这个老师出了名的严谨治学风格。
      瞿佳教授举例说:“我去问他一些问题,如果是光学问题,他一定会找一本德文的光学词典,缪教授认为,专业的词典有好多种,但是德文的最严谨。因之所以这么说,其实与缪天荣教授会英语、德语、日语、法语有关,他看过这些国家的专业文献,不仅知道哪些国家的文献严谨,也能了解各个国家最前沿的眼科研究。”
      “如果看文献,老师一定会要求我们一定要找到原文看,甚至还会修订我们论文中的标点符号。由此,你就能知道当时的学风有多严谨了。”


「一部眼科学,半部是屈光」

创建国内首个眼视光学专业就是要把缪天荣教授的视光事业优化、深化发展下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的近视患者并不多,屈光在那个年代其实并不被大家关注,算是冷门学科。在当时重视发展屈光学,可以称得上是有先见之明。
      瞿佳教授介绍,眼睛,不仅仅是一个生物学器官,还是一个光学器官,中国现代眼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中国第一位西医眼科医师、医学教育家、《中华眼科杂志》创刊人毕华德(1891-1966)教授就曾经说过“一部眼科学,半部是屈光”,很多眼科疾病都与屈光密切相关。


国成熟的视光学教育体系。
      “我们讨论在中国也开办起视光学,当时,我、王光霁教授、施明光教授等一起坐着绿皮火车到广州,再转车到深圳开会,探讨建设视光学科的方方面面。”瞿佳回忆说,“当时,我们也跑到浙江省教育厅,给领导报告这样的想法,我印象中有一位姓缪的厅长问我们‘这个是不是中国第一个眼视光学科?如果是第一个的话,你们有没有决心、信心能发展好?’我们当场就表态说‘可以’。”
      从浙江省教育厅回到温州医学院,瞿佳教授等人就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办眼视光专业,1988年,他们在在温州医学院创建了国内首个眼视光学专业,把第一个的红旗插在了温州医学院。
瞿佳说:“我们从那时起就坚定了目标,要把缪天荣教授的视光事业优化、深化发展下去。”
      不只是视光学方面强,每一个在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科学习的学生同时也会接受内外妇儿学科的知识,也都要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这种眼视光学的教育模式在当时是国内首创,也引领了日后眼视光学教育模式的发展。
      截至目前,全国已经有28所大学开展了眼视光专业,真正实现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盛况。



 医疗、教育、科研、产品、产业, 温州打造了眼视光全生态系统

      谈起创办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瞿佳教授说:“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我们眼视光学的学生很少有实习的临床基地,这种现象不仅是在我们温州,就是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医院也缺少这样的岗位为眼视光学生学习。所以,在1998年,在温州医科大学的支持下,我们创办了眼视光医院。”
      瞿佳犹记得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刚开业时的合照中只有44个人,“其中,还包括一个戴大盖帽的保安。”瞿佳说,即使条件艰苦,依然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现在我们的眼视光医院总院区医护人员已经扩大到了1200多人,医院科室已经最早地细分眼科为24个亚专业,真正做到了全程、全面、全链条地诊治眼科疾病。”
      2018年以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多次发文要求近视防控抓早、抓小、落到实处。医务人员再一次挑起全民眼健康的重任,温医大这个国内眼视光专业的龙头又交出了“浙江经验、温州模式”的高分答卷。
      “我们一直以来的理念是‘变不可能为可能’,近几年,我们在温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建设了‘中国眼谷’,为真正实现医疗、教育、科研,转化为产品、产业,打造全生态系统。”瞿佳说。
      据悉,中国眼谷自2020年6月30日开园以来,两年间落地了136家科技企业,与世界500强、眼科领域头部企业共建了25家上市企业联合研究院,引入了62家投资机构,孵化近210项科技转化项目......中国眼谷正在科创道路上,跑出加速度,持续掀起项目集聚热潮。
      从1978年,缪天荣教授在温州医学院创办全国首个眼科光学研究室,并招收首批5名该专业研究生,到1988年,瞿佳教授等创办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专业,再到1998年,瞿佳教授等创建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2020年开园中国眼谷......瞿佳教授教授说:“发展眼视光事业,我们一直在路上。”

来源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